天能股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3-29 01:44

天能股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市场竞争加剧,这些都对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公司上下始终保持战略定力,聚焦高质量、聚力促转型,报告期内公司业绩仍然呈现稳中向好,量质并进的发展态势。此外,公司还在技术研发、人才建设、规范运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成果如下:

  1.经营业绩稳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77.48亿元,同比上涨14.0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05亿元,同比上涨20.77%。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规模为358.32亿元,同比增长10.67%,净资产规模为154.21亿元,同比增长12.77%。

  1)铅蓄电池业务

  2023年,公司全面推进铅蓄电池产业升级,行业领军地位持续巩固。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发挥整体研发实力,深入推进IPD研发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材料、工艺和产品的科技水平,使产品性能显著提升;公司大力推进设备技改和产线升级,稳步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充分扩大和释放产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公司坚定“天能电池引领全球关键技术”品牌定位,形成三大差异化品牌矩阵,并全力推进渠道结构调整,传统营销和数字营销并重,构建天能创新云商模式,实现线上线下(300959)无缝衔接,“人货场服”全链打通。2023年,公司铅蓄电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44.07亿元,同比增长18.75%。

  其中,基于铅炭电池成本低、安全性好、高回收率等自身优势,并叠加政策推动,铅炭储能重回市场主流视野。2023年,公司完成铅炭电池业务收入3.55亿元,同比增长114.76%,并网运行全球单体最大铅炭储能电站-“和平共储项目”,荣获“2023年度最佳储能示范项目奖”。

  2)锂电业务

  2023年,锂电行业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行,行业竞争加剧,整体产业形势严峻。公司锂电业务正处于变革转型期。基于锂电市场行情变化,公司战略布局储能业务作为公司锂电发展方向之一,并于2023年7月正式成立储能事业部,承接公司储能系统生态的发展战略。一方面,公司不断加强自身产品研发能力及产品质量提升。2023年,公司锂电液冷储能系统项目入选浙江省经信厅公布的2023年浙江省先进(未来)技术创新成果名单;湖州锂电公司“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正式挂牌。在不断加强技术研发的同时,公司不断加快市场布局,努力拓展储能各级应用领域客户。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大唐鲁北发电公司100MW/2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的顺利并网。2023年,公司共完成锂电业务收入9.04亿元。

  3)氢电业务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技术的日益关注,氢能已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重点。作为一种清洁、高效且可再生的能源形式,氢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公司高度重视氢能的发展。公司坚持大力提升氢能自主研发水平,聚焦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电堆、双极板及膜电极等产品研发,报告期内,公司推出的两款系统(80kW/130kW)和一款电堆(100kW石墨板)已具备装车条件。同时,公司共完成氢能相关专利申报30项,参与行业标准制定2项,省级新产品鉴定2项,2023年度浙江省首台(套)装备认定1项。

  在市场拓展领域,2023年,公司重点围绕富氢区域的山西、甘肃庆阳、河南济源等西北部市场开展装载机和重卡示范运营;围绕非富氢区域的江苏沭阳、安徽广德等区域,提供制用氢一体化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并以此推动公交和市政车辆拓展。目前,公司的40套燃料电池系统公交车已在江苏沭阳投入运行。

  4)钠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作为一种电池技术,因钠资源的丰富性和相对低廉的成本,具有一定的市场发展潜力。报告期内,公司结合不同的应用场景开发不同类型钠电应用模组,现已开发了钠电国标车用模组45V10Ah,45V20Ah、重卡驻车电池模组24V135Ah,电摩电池模组66V23Ah,家储48V50Ah等多款产品。3月,公司正式发布二轮车用新一代钠离子电池天钠T1。此外,公司还联合产业链上相关企业,共同发起成立钠离子电池产业生态联盟,以进一步凝聚产业链优势,协同高效发展。

  2.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

  作为一家专注于新能源技术的企业,公司深知技术研发对于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我们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工作,持续加大研发费用,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023年,公司共投入研发费用17.90亿元,同比增长17.30%。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共获得3,399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724项。同时,我们还注重与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共同开展前沿技术的研发工作。

  在未来,我们将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确保公司在快速发展的电池行业中时刻保持竞争力。

  3.持续推进公司人才建设,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人才发展被视为公司持续成功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公司始终坚持“以奋斗者为本”的管理理念,不断完善组织人才体系。一方面,公司大力引进研发、管理等高端人才,助力公司高效发展;另一方面,公司优化内生培养机制,有序推进各类人才池建设,完善公司人才规划。报告期内,公司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持续拓展人才引入渠道,全力保障战略支撑人才配置。全年外引领军人才13人,引入各单位班子成员和技术骨干174人,为公司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坚持规范运作,强化与投资者沟通

  报告期内,公司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法律法规要求,持续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内控流程体系,通过内部培训,进一步优化各项制度流程,提升公司运营效率和治理水平。公司严格按照各项法律法规的要求,秉持真实、完整、及时、准确的原则,认真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并持续加强与境内外投资机构的交流,积极展示公司新形象,努力提高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在资本市场树立了稳健务实的公司形象。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主要业务

  公司是一家以电动轻型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为主,集电动特种车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汽车起动启停电池、3C电池等多品类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内电池行业领先企业之一。公司坚持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理念,形成了铅蓄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协同发展及氢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储备发展的电池产品体系。

  2、主要产品

  公司产品现已应用于日常出行、物流快递、仓储搬运、环卫清洁、旅游观光等交通工具动力系统及起动启停系统,以及各类通信、电力、铁路、数码等储能电池及备用电池系统。其中,动力及储能电池为公司主要产品。依托领先的技术实力、突出的品牌形象、高效的产品销售体系以及布局全国响应及时的服务系统,公司在电动轻型车动力电池领域已建立领先的行业地位,为广大人民群众低成本、可循环、高效率的绿色低碳出行做出贡献。依托于公司铅锂协同的产品优势,在全球储能市场快速发展的机遇下,公司致力于成为储能行业的领军企业。

  (二)主要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在研发方面,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工作,通过长期积淀,现已形成“总部研究院+事业部技术中心+生产基地技术部”三级研发架构,植根铅蓄电池业务,大力发展锂电池业务,持续探索燃料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通过不断加强整体的研发投入,公司将持续保持行业技术领先的优势。

  2、采购模式

  在采购方面,公司主要实行集中采购模式,由公司采购管理中心进行统一采购并统一进行供应商管理工作,包括供应商寻源与引入、采购价格政策的制订、供应商业绩评估管理、合同、订单以及采购款的统筹安排等。

  3、生产模式

  在生产方面,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引进智能制造设备、建立针对产品全周期制造过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提升精益化生产能力和产品技术含量,目前已具备较为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同时,根据不同产品下游业态的不同,公司制定了备货式和订单式等差异化的生产模式。

  4、销售模式

  在销售方面,针对动力电池存量替换市场和新车配套市场两个市场客户的不同特点,公司采取“经销+直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在存量替换市场,公司主要采取经销模式,利用分布全国的经销商及其覆盖的终端渠道,将产品快速、精准地销售给最终消费客户并提供便利、及时的售后服务;在新车配套市场,公司主要采取直销模式,公司直接将电池销售给整车厂商,并负责客户的日常维护。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公司处于电池制造行业,主要从事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研发、生产和销售。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减少碳排放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共识。中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将促进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国正在重塑能源高效供应体系,加快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在未来的几十年里,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占比将会几何级上升,电动交通工具和新能源电池、光伏和风电装备、智慧能源、氢能等领域的产业链,也将呈现倍速增长的态势。电池制造行业将在能源转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在过去的30多年里,天能股份深耕电池行业,通过提供新能源动力电池和系统集成解决方案,让电力更清洁高效,出行更低碳便捷。

  (1)电动轻型车市场

  1)电动轻型车或将成为“最后一公里”出行更具性价比方案

  随着2019年新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的修订出台,以及排放政策、电池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共享经济的推动下,全球电动轻型车销量迅速增长,电动轻型车成为人们安全出行的一个重要选择。特别是在“最后一公里”的消费场景中,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更具性价比的出行方案,电动轻型车由于具备价格低、安全性能更高的优势,电动轻型车的吸引力有望抬升。

  根据艾瑞咨询等机构统计:2023年全国电动轻型车产品销量约5000万辆,社会保有量已达3.7亿辆。

  在海外市场,印度/越南等发展中国家由于减排政策及经济发展,电动两轮车市场发展迅猛。

  (2)铅蓄电池占据电动轻型车领域主导地位,呈现双寡头格局

  铅蓄动力电池由于其绿色、低成本、可循环及温度适应性好等特点,已成为中国百姓出行重要的消费品,在电动轻型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我国政府陆续出台多项政策以规范并支持铅蓄电池产业发展,并鼓励电池产品结构的优化,推进产业的升级与产品升级,巩固我国铅蓄电池世界产量第一地位,重视与促进超大规模企业形成与发展、推动企业创新技术与产品、知名品牌以及高端人才队伍的培育或培养,不断夯实行业做“强”的基础。

  鉴于铅蓄电池在性价比和安全性方面的优越性显著,未来铅蓄电池在电动轻型车市场仍将处于主导地位。而锂电池、钠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将在高端电动轻型车差异化发展,主要集中在对续航里程要求较高的客户和部分对价格不敏感的高端品牌用户。

  公司是全球铅蓄电池龙头企业,铅蓄电池业务是公司的传统业务和发展后盾。随着行业增速放缓、竞争压力加大,叠加高压的环保政策等,铅酸行业格局进一步整合,集中度提高。铅酸电池龙头效应显著,根据智研咨询统计,铅酸电池CR2合计市场份额达到49.0%,CR6市场份额合计77.5%。细分市场占有率来看,在国内电动轻型车铅蓄动力电池的市场,公司行业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已超过45%。

  (2)储能行业

  1)储能产业发展迅速,未来前景广阔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战略地位凸显,储能作为支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技术也在快速发展。近年来,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储能行业的发展。根据《“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标准体系成熟健全,可以基本满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求。未来储能电池产业将御风而行,迎来高速发展。

  2)锂电池占据电化学储能主要份额,铅炭电池成为储能重要参与者

  新型储能主要为电化学储能占据主导地位,储能电池作为电化学储能的主要载体,通过电池完成能量储存、释放与管理,应用于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等多场景。由于磷酸铁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电池寿命长、循环次数高、安全性能好、技术路线成熟等诸多优势,因此磷酸铁锂电池在电化学储能市场中占据绝对主力的位置。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数据,2023年,中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装机22.6GW/48.7GWh,同比增长超过260%。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GW,其中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超过90%。

  近年来,铅炭电池重回储能主流技术选择。铅炭电池主要使用稀硫酸水溶液作为电解液,不会发生热失控、自燃爆炸情况,凭借安全性优势,有望打开人口密集地区或工业园区周边的工商业储能市场。通过对铅酸电池在负极中加入炭材料,减少铅用量的同时延长电池寿命,使电池性能得到综合提升。国内储能市场各类型项目招投标中,铅炭电池身影也频频出现,如国家电投浙江分公司江苏长强钢铁25.2MW/243.3MWh铅炭电池储能电站项目、中国铁塔甘孜州分公司2022年铅炭电池采购项目、国家电投煤山用户侧共享储能项目Ⅰ期工程EPC总承包项目等。目前,铅炭电池储能装机容量占全部电化学储能装机的10%左右。

  (3)氢燃料电池行业

  1)氢燃料电池是理想绿色能源,政策驱动产业提速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分析,2023年全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5,668辆和5,805辆,同比分别增长55%和72%,截至2023年底我国燃料电池车保有量达到1.8万辆。

  未来,在“十四五+双碳”的推动下,氢燃料电池行业将高速发展,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预测,到2035年氢燃料电池车保有量将达到100万辆左右,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2)氢燃料电池产业链较长,产业链上游中游技术壁垒高、下游准入壁垒高

  氢燃料电池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制氢、氢储运、氢加注等环节,且每一环节均存在多种竞争技术路线;产业链中游主要是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具体包括电堆及其他主要部件;产业链下游覆盖交通、军用、航天等准入壁垒较高场景。因此一旦在氢燃料电池产业链某一核心环节占据技术优势,并延产业链迅速扩张,极易形成确定性优势。

  电堆是氢燃料电池整车制造的核心,核心原材料生产制造技术突破是我国燃料电池产业降本的关键。现阶段我国已实现膜电极制备、双极板、电堆组装、辅助系统的零部件级别自主化。根据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预计到2025年,我国目标为基本掌握关键技术,2030年完全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建立完备的产业链,实现大规模推广应用。随着“十四五”、“双循环”等政策推动下,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将加速核心部件国产替代。

  (4)钠离子电池行业

  钠离子电池作为一种电池技术,因钠资源的丰富性和相对低廉的成本,具有一定的市场发展潜力。近年来,我国已出台多项鼓励政策,以支持钠离子电池行业的工业化及商业化。2022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加强可再生能源前沿技术和核心装备的开发,支持钠离子电池等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的研究。此外,我国高度重视钠电池的研发与推广,2023年1月,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要加快研发钠电池等新型电池,加快钠电池技术突破和规模化应用。

  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同锂电池相似度较高。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集流体等;产业链中游主要由电池制造厂商构成;产业链下游主要覆盖交通、储能、工程机械等场景。

  目前钠离子电池还处于产业化初期,但叠加政策推动以及市场需求,钠离子电池商业化将加速落地,未来将会作为其他品类新能源电池的有效补充。储能领域是钠离子电池未来的主要应用场景之一,已投运项目或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助力产业化步伐提速。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深耕电池行业三十余年,始终坚持“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铅锂协同优势,以技术研发体系为基础,不断夯实绿色智能制造体系、市场渠道体系、品牌管理体系和信息技术体系协同作用构成的综合竞争优势。公司已在浙、苏、皖、豫、黔、赣六省建立了生产基地,辐射了中国各大区域。下属子公司80多家,是中国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领军企业,综合实力位居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中国电池工业10强。

  (1)公司在全球铅蓄电池市场占主导地位

  在铅蓄电池领域,公司业务涵盖绿色动力(601330)、储能备用、起动启停和智慧能源等全系列的应用领域,形成了以绿色动力电池板块为核心,储能备用等板块快速增长的产品架构体系。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建立覆盖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超过3,000家经销商及40余万家门店的营销及售后一体化网络,是铅蓄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报告期内,公司业务规模与盈利水平持续增长,电动轻型车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地位进一步巩固。

  (2)公司提供“铅炭+锂电”双重技术路线储能解决方案,建成首座铅炭储能电站

  在储能领域,公司提供“铅炭+锂电”双重技术路线解决方案,满足多元化应用场景需求,成功打造了大唐鲁北储能项目、“和平共储”综合智慧能源共享储能项目、南方电网城北站储能项目、湖州长兴金陵变储能项目、江苏沭阳储能项目等多项优质项目。

  通过自主研发的高性能铅炭电池,攻克了传统电池比能量低、循环寿命短的技术瓶颈,填补了国内空白,性能达国际领先水平。建设的“和平共储”综合智慧能源共享储能项目,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铅炭储能电厂,具备安全指数高、设备寿命长、经济性好、建设周期短、资源整合能力强等五大显著特点。可以通过数字化智慧控制系统,聚合分布式能源、用户侧储能以及可调负荷等多种元素,实现平抑负荷波动、补充尖峰缺口、降低客户用电成本等功能,助力当地电力保供及电网灵活性和调节能力的提升,充分体现了天能铅炭电池在储能领域的技术优势与应用价值,成为铅炭储能电池的引领者。

  (3)氢能全应用场景覆盖

  公司是中国轻工业车用氢燃料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科技厅重点委托实验室、湖州市车用氢燃料电池重点实验室,在氢能产业致力成为全场景氢能应用服务商,提供包括制、储、运、加、用在内的氢能全产业链闭环服务。为交通车辆、工程机械及船舶、通讯基站、热电联供等应用场景,提供以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电堆、核心零部件为主体的定制化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同时提供制用氢一体化综合能源解决方案。

  (4)钠离子电池体系化构建

  公司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落地全面推进,发布了天能新一代钠离子电池“天钠1号”,系列产品正在两轮整车企业测试中。公司目前正在研发适用于储能的75Ah方形钠离子电池和200Ah大方形钠离子电池。

  未来公司钠离子电池发展将以建立钠离子电池产业生态联盟为关键抓手,积极发挥天能平台型企业的创新优势,整合产业链资源,通过各种合作模式拓展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发展。助推天能钠电成为继天能铅电、天能锂电之后服务消费者需求的第三类重要电池选择。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铅蓄电池

  铅蓄电池经历了150年的发展,不论是产品种类还是性能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产业发展也进入成熟的阶段。近年来,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短途配送及快递行业对电动轻型车的需求,同时也带动了终端消费者一人一车的出行方式。依据个人消费者日常通勤使用频率,铅蓄电池每2年需要更换一次,撬动更为广阔的电池替换市场。在此背景下,电动轻型车动力电池市场将稳定持续增长。

  近年来,我国密集发布政策支持储能业务的发展。国家能源局于2022年6月发布《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支持铅炭电池在储能场景的发展。铅炭电池凭借成本低、安全性高、低温性能好等特点,作为储能行业重要的技术方向,将在新型储能领域中大有可为。

  未来,在铅蓄电池行业,其可持续发展需依靠科技创新的不断推动。随着工业4.0发展概念的推进,铅蓄电池行业将加快由传统制造模式向智能化制造模式转型迈进的步伐,同时加快数字化、网络化管理系统的创新应用,加速生产过程高效化、自动化、智能化以及清洁化,向实现智能工厂的目标不断前进。

  (2)锂离子电池

  随着锂离子电池核心技术的突破以及产业链的日趋成熟,我国锂电产业在政府导向下的示范运行,向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快速发展。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快速发展以及双碳环保政策的推动下,锂电行业迎来跨越式发展期。根据EVTank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1,202.6GWh,其中,我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到887.4GWh,同比增长34.3%,在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的占比达到73.8%,出货量占比继续提升。从产品机构来看,全球储能电池出货达到224.2GWh,其中,我国储能锂电池出货206GWh,同比增长58%,国内企业出货在全球占比由2022年的86.7%提升至2023年的91.6%,显示出我国储能电池在全球市场的强大竞争力。EVTank在《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预计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在2025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1,926GWh和5,004GWh,未来锂电行业有望继续高速发展。

  (3)以燃料电池、钠离子电池为主的新型电池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基于燃料电池清洁高效等特点,已成为全球多国打造“氢能社会”的重要抓手,与此同时,我国关于燃料电池示范应用补贴政策以及各地方的氢能产业政策规划也在不断完善。目前我国燃料电池推广应用已经逐步从示范运营阶段过渡到商业化的起步阶段,其中商业化进程最快的为商用车领域。随着各地燃料电池示范和推广逐渐提速,2023年燃料电池车落地规模逐渐起量,而基于长途和重载的应用,以及政策和整车应用方面的要求,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已然成为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在技术性能方面,目前全球致力将低铂载量、高性能、低成本的膜电极,高导电、导热能力的双极板和气体扩散层作为燃料电池主要的发展方向。

  凭借资源广、低成本、性能稳定、高安全性等优势,钠离子电池成为国内发展新一代综合性能优异的电池产品的突破口。近年来,工信部及国家发改委已出台多份文件,为钠离子电池的产业规范化发展、行业标准化制订等领域提供了支持与指导意见。随着产业化的落地,钠离子电池应用场景将逐渐明确,有望在储能、商用车以及部分乘用车领域成为锂电池的有效补充。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作为一家技术引领型的新能源企业,我们公司坚决致力于探索科技创新为先导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始终将技术创新视为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我们积极推进多元化的技术路线布局,不断完善研发体系。通过持续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资,我们充分发挥产学研一体化的优势,目前已积累了丰富的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以及燃料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的核心专利,展现了卓越的科技创新能力。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共获得3,399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724项,共计有14项专利荣获国家级、省级专利奖项,其中9项发明专利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公司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2项、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2项,展现了我们在新能源领域的深厚实力和广泛影响力。

  同时,我们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不仅引领行业标准化建设的方向,还致力于推动整个行业的规范发展。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共参与起草和颁布了4项国际标准、80项国家标准、43项行业标准和65项团体标准,为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了力量。

  一直以来,天能股份深耕新能源领域,不仅致力于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还通过持续的创新活动来提升企业综合实力。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使得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新产业板块也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动能。同时,我们的研发团队规模和实力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技术实力的不断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公司规模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持续增强。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公司继续坚持“实业+科技+资本”三轮驱动的发展战略,不断完善科技管理体系,将科技创新视为推动公司发展的核心动力。报告期内,公司陆续修订完善并发布《研发项目管理办法》《重大研发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确保研发项目得以高效推进,进而提升整体研发效率。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的研发,并高度重视公司知识产权保护。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共获得3,399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724项,共计有14项专利荣获国家级、省级专利奖项,其中9项发明专利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公司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2项、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2项。

  与此同时,公司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引领并促进行业标准化建设的工作,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共参与起草和颁布了4项国际标准、80项国家标准、43项行业标准和65项团体标准。

  3.研发投入情况表

  4.在研项目情况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研发体系优势

  公司深耕电池行业多年,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根本,现已形成“总部研究院+事业部技术中心+生产基地技术部”的三级研发架构,不断巩固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公司不仅在主流产品铅蓄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领域中掌握了石墨烯复合材料、多元复合稀土合金、超能锰铁锂等新型材料技术,还积极面向电池新材料科技前沿,持续探索铅炭电池、纯铅电池等新型材料铅蓄电池以及燃料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新一代电池的前沿技术。同时,公司不断优化调整电池结构,目前已推广汇流排整体铸焊、直连的结构。公司还积极面向新结构铅蓄电池研究前沿,研发储备了管式、双极性、卷绕式、铅布水平等新型结构技术。在锂电池方面,公司采用了圆柱、方形铝壳以及软包电池多轮驱动的技术路径,以符合不同客户和不同场景的多元化需求。在氢燃料电池方面,公司在催化剂、膜电极、金属板、石墨板和仿真设计上不断探索优化,自主研发覆盖各个应用场景的多元化电堆产品。

  2、绿色智能制造优势

  依托科技创新与长期积累的制造工艺体系优势,并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实施精益化流程管理,公司打造了绿色生产和智能制造并举的制造体系。铅蓄电池方面,公司在全行业率先启动设备升级,通过自主设计、委托开发等合作方式,配置了连铸连轧、全自动化铸焊、自动机械装配、自动包叠、全水浴电池内化成等先进生产设备;锂电池方面,公司建设了高洁净度、精准湿度控制的自动化生产线,深入优化了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同时,公司依托生产大数据和MES系统,提升了产线的柔性化、流程的精益化,引领行业精益制造水平。公司通过清洁化生产与封闭式生产,不断打造绿色车间、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包括天能帅福得在内的多家子公司获得绿色工厂等荣誉,有力推动了绿色经济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生态效益。

  3、市场渠道体系优势

  通过多年积累,公司已建成覆盖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超过3,000个经销商的营销及售后一体化网络,并借助该网络链接40余万家终端网点。借此,公司可快速地将产品、服务及品牌理念传递给终端客户。同时,公司在浙江、安徽、河南等需求旺盛地区就近建立了生产基地,在缩短与主要消费市场的物理距离的同时,辅以高效的物流体系,运输时间大大缩短,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此外,公司的经销商网络和终端网点是公司售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者可以就近实现电池的检测、维修和更换。公司借助于信息化系统、经销商网络,搭建了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确保电池维护的效率及效益。

  4、铅锂协同优势

  公司通过采用“LMFP+”等多种先进材料、BMS多重保护、耐高温阻燃材料、高镍包覆型复组、储能系统等多项锂电产品的性能提升。公司具备铅蓄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双技术路线,将充分发挥铅锂协同的优势,在新能源动力电池、储能等多样化的应用领域有针对性地提供解决方案。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四、风险因素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1、新产品技术替代的风险

  公司现已形成了铅蓄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协同发展、氢燃料电池及钠离子电池等新型材料电池储备发展的产品体系,应用领域涵盖动力、起动启停、储能、3C及备用。截至目前,铅蓄动力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报告期内市场需求量总体稳定增长。若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其他新型电池出现重大技术突破,公司未能及时响应市场,公司将面临主要产品技术替代进而对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

  2、核心技术泄密与核心人员流失风险

  电池制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依托于材料配方、产品结构、制造工艺等方面的核心技术及专业的研究技术人员。公司经过长期发展,积累了多元复合稀土合金技术、低温电池技术、长寿命及高比能量电池制造技术、高能量密度电芯技术等核心技术,若未来出现因人才竞争加剧导致公司核心技术人才流失、或保护措施不足导致核心技术泄密,将对公司的产品竞争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存在公司业绩受损的风险。

  3、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风险

  公司需持续进行研发投入以保持自身行业地位及产品竞争力。由于新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存在投入大、周期长的特点,且研发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如公司前期研发投入无法实现相应的技术成果,未能持续改善产品性能及降低成本,或研发速度及产业化速度不及行业内竞争对手,又或公司研发的产品或技术未符合消费者实际需求,则可能逐渐弱化公司竞争优势,使得公司产品趋于同质化从而对公司的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四)经营风险

  1、经销商管理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采用经销模式覆盖电动轻型车动力电池存量替换市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的经销商数量超过3,000家,若个别经销商未按照约定进行销售、宣传,或者未来公司管理及服务水平的提升无法跟上经销商数量增加的速度并出现对部分经销商管理和服务滞后,将对公司品牌形象和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如果个别经销商因自身的不合规运作而受到相关处罚,也会对公司在该地区的销售产生短期的不利影响。

  2、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公司主营的铅蓄电池产品主要原材料为金属铅及铅制品,占产品成本比例超过70%,公司产品终端销售价格与主要原材料价格存在一定的联动机制。但实际经营过程中,由于产品存在生产周期以及公司预设安全库存等因素,公司需要提前采购一定量的铅,而产品销售时所参考的铅价往往无法与铅采购价格完全对应,故存在一定的价格风险敞口。同时若铅价短期大幅波动,下游客户可能因此调整采购方案或降低采购需求,导致公司无法有效的通过铅价的联动机制将铅价变动风险转移至下游客户,将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带来较大不利影响。

  此外,其他原材料如塑料件、极板、锂电材料等的价格波动,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因此,公司存在原材料价格短期剧烈波动对短期内的利润水平造成较大影响的风险。

  3、产品质量与安全生产风险

  公司生产规模较大、生产流程较为复杂,产品质量控制涉及环节多,管理难度大,产品的生产过程不能完全排除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且易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或无法事先预见因素的影响,不排除由于不可抗力因素、使用不当及其他人为原因等导致的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且由公司承担相应责任,并对公司的业务、品牌、效益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对公司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

  4、环境保护及职业健康风险

  公司总体生产规模较大,员工数量众多,生产过程及环境控制相对复杂,若出现因设备故障、人为操作不当、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环保设备不能有效运行,环境保护、职业健康管理等相关规定未能得到有效落实等偶发情形,将可能对环境或员工职业健康构成不利影响,并可能因此被政府有关监管部门处罚、责令整改或停产。因此,公司面临可能发生环境保护、职业健康等方面事故而遭受损失的风险,也面临因相关事故受到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处罚的风险。

  5、存货管理风险

  从原材料采购到车间领用,经各生产工序间流转,进入成品库,最终到货物交付客户的过程往往决定了公司的存货规模及对营运资金的占用规模,同时经营周期内的市场环境变化也让公司面临着一定的存货跌价风险。若公司产品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生产和发货周期变长,或存货管理水平无法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或因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及竞争加剧导致存货变现困难,则公司存货周转速度将下降,增加了营运资金占用规模和存货跌价风险敞口周期。

  (五)财务风险

  1、流动性风险

  为抓住市场机遇,公司报告期内主要围绕铅蓄电池进行扩张,并逐步加深锂电业务布局以及燃料电池等探索,产销规模稳定提升。受限于融资渠道,公司主要利用自身经营积累和银行间接融资实现自身发展,报告期末本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6.41%。出于节约融资成本和提高融资效率等方面考虑,公司的融资方式以短期负债为主,报告期末流动负债在负债总额中的比例为86.40%,流动比率为1.28。

  如果受国家宏观经济形势、法规、产业政策等不可控因素影响,公司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或因新增对外投资未达预期回报,亦或其他原因导致公司未能获得足够资金,公司将存在因授信额度收紧、融资成本大幅度提高等因素带来的短期流动性风险。

  2、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下降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情况总体良好。若未来公司业务规模因市场需求变化、新产品替代、公司技术进步无法跟上行业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再增长,亦或是公司对上游供应商的谈判能力减弱,则公司存在经营活动现金流下降的风险。

  (六)行业风险

  1、行业政策风险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动轻型车领域,电动轻型车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绿色、便捷出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司存在着因行业政策发生变化带来的行业整体发展风险。

  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公司是国内电动轻型车动力电池龙头企业,该行业目前仍有部分全国性以及较多的区域性竞争性品牌。如果该等竞争性品牌通过产品、服务以及渠道创新与优化,不断扩大自身经营规模,而公司在产品、服务以及渠道上不能以有力的条件进行有效竞争,或者部分竞争性品牌实施恶性价格竞争等特殊竞争手段,公司未能进行有效应对,则公司存在着市场份额下降、经营业绩增速放缓甚至下滑的风险。

  储能行业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行业产能急剧扩张,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如果行业竞争加剧,而公司在产品、服务以及渠道上不能以有力的条件进行有效竞争,或者部分竞争性品牌实施恶性价格竞争等特殊竞争手段,公司未能进行有效应对,则公司存在着市场份额下降、经营业绩增速放缓甚至下滑的风险。

  (七)宏观环境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带来的风险

  公司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电动轻型车动力电池领域,电动轻型车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绿色、便捷出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市场发展会受到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方面的影响。如果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持续不景气,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将有可能降低消费者对电动轻型车的需求,进而给公司经营业绩带来负面影响。此外,宏观经济的剧烈波动也有可能对公司的原材料采购、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2、税收优惠政策变动及消费税率变动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及部分子公司依法享受了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优惠,如果国家调整相关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政策,或公司由于无法继续保持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等原因无法继续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则有可能提高公司的税负水平,从而给公司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铅蓄电池系公司收入主要来源,自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对铅蓄电池产品在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环节按4%税率征收消费税。未来,若国家上调铅蓄电池消费税率,则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八)存托凭证相关风险

  (九)其他重大风险

  五、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作为“奉献绿色能源、缔造美好生活”使命的社会责任型企业,将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公司积极探索创新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模式,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产品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全过程,打造绿色智造车间、绿色智造工厂、绿色智造园区、绿色智造供应链。公司聚焦以绿色制造为核心的主业,坚持“实业+科技+资本”三轮驱动战略,做实铅蓄基本盘,做强锂电成长盘,创新氢燃料电池,培育钠电新兴产业,形成“聚焦主业、适度多元”的新能源产业集群,打造以铅蓄动力电池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实现铅蓄产业要素配置最优化和生态利益最大化;高效开展前沿技术、关键技术、新型产品的研发,提高科技创新对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度,全面提升“科技天能”的标识度、品牌度;优化投资管理体系架构,赋能科创投资,控制投资风险,提高资金效率,发挥资本优势。

  同时,全面深入推进“数智化、平台化、全球化”三化战略,促进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通过应用大数据,将“研、产、销”业务进行数字化变革及平台化整合,推进产销协同与智能制造,不断提升数智化水平;通过实行平台化组织架构和机制,打造事业共同体、价值共同体,更好地吸引人才并激励人才,最大可能的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身价值,着力打造平台化企业;通过配套出口、直接出口、海外建厂与海外贸易等路径,全面提升海外市场份额,稳步推进全球化进程。此外,公司还将以更加开放融合的心态,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更广泛、更精准、更持续的能源合作,为构建全球能源命运共同体凝聚强大力量,共同推动“双碳”目标早日实现。

  (三)经营计划

  2023年,公司将贯彻执行“实业+科技+资本”三轮驱动战略,秉持着做好实业根基、潜心科技创新、挖掘资本活力的经营方针,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发展方面:

  针对铅蓄电池业务,公司将加强产业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核心优势,增强技术壁垒,推动研发、生产、营销、服务协同,实现降本增效,推出创新产品,深耕细作营销网络,巩固市场地位;针对锂电池业务,公司将整合战略资源,加快产品研发,控制成本质量,在电动二轮、低速四轮、工业车辆和工程机械等细分市场提升市场占有率;针对储能及备用业务,公司将聚焦储能业务发展,尤其是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储能市场,通讯基站储能、产业园风光储微网换电场景;针对氢燃料电池业务,公司将继续加快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和产品力核心竞争力,加速产品应用场景的示范验证和运营,充分发挥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能力,深耕、拓阔产业链,实现电堆及动力系统的市场化、产业化。

  2、市场开拓方面:

  针对国内市场,公司将充分发挥覆盖全国的分销网络优势,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努力提升用户满意度。根据不同的产品特性,对于铅蓄电池产品,公司将持续开拓下沉市场;对于锂电池产品,将聚焦高端市场,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公司将加强国网、大唐、华能等大型能源企业的战略合作,在储能及备用领域实现快速增长,加速构建储能生态圈。

  针对海外市场,公司将继续深耕东南亚等重点海外市场,健全营销网络体系,聚焦一线大客户;深入布局动力电池及UPS市场,通过多路径营销,全面提升海外市场份额,加快布局重点市场海外办事处,并发挥其“桥头堡”作用,增进国际交流,积极寻求新机遇、新合作、新项目。

  此外,公司将继续致力搭建全球战略联盟,与各关联合作伙伴抱团出海,结合联盟成员优势,共同开拓海外市场,目前天能已发起并成立联盟组织TGA(TIANNENGGLOBALALLIANCE)。

  3、人才建设方面:

  人才是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公司视员工为企业的最大财富。公司将更加重视员工培养与激励,不断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幸福感和成就感。公司将继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引进高水平、专业性人才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培养内生型人才,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公司将为员工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发展路径和公平的晋升体制,同时优化激励模式,面向新业务,探索并试行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激励机制。此外,公司积极开展各项团队建设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进一步增强人才粘性。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