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底更实新业更旺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3-29 23:10

  今年以来,新质生产力再次成为媒体热词,受到各行业广泛关注。在企业聚集的汕头高新区,这里正以创新为主导,积极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当前,汕头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汕头科学城规划建设。作为汕头科学城建设主体,汕头高新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主战场、主平台作用,强化与有关职能部门协作联动,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深化政产学研融合,支持关键核心和共建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推进汕头高质量发展塑造更多新动能新优势。

  ●南方日报记者蔡沚彦

  省实验室引入首家外部机构

  科技、经济“两张皮”是打造新质生产力必须破解的难题。最大限度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国家高新区自成立以来的首要目标。

  如何打通科技成果从“象牙塔”走向“生产线”的“关卡”?笔者获悉,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粤东分中心(下称“华转粤东分中心”)将于近日入驻汕头科学城,成为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简称“省实验室”)引入的首家外部机构。

  2020年,汕头高新区引进华南技术转移中心,政企共建粤东分中心,旨在引导本地企业对接全球创新成果、创新人才,助力创新成果实现产品化、产业化,促进区域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落户已有三年,华转粤东分中心按照“立足高新区,服务汕头,辐射粤东”的建设思路,以“华转资源赋能+专业团队运营+本地化运作”的建设模式,积极开展各项业务,并逐步形成技术对接、创新创业赛事服务、孵化园区管理、战略咨询、政府事务支撑等业务模式。

  据统计,该中心累计服务汕头市超过七百家科技企业和近千名科技工作者,依托省级企业科技特派员政策为汕头本地成功对接近五十个项目,帮助企业克服技术瓶颈和难题,加快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快车道。三年来,华转粤东分中心间接为地方创造经济效益超过四千万元。

  创新创业赛事服务也是华转粤东分中心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其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汕头赛区)中,汕头高新区初创型、科技型企业——墨格微流(汕头)科技有限公司斩获纳米专业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创下汕头企业参加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以来的最好成绩。

  这家发展势头十足的科技型企业,是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孵化成立的首家产业化公司,且华转粤东分中心也为其在投融资、知识产权评估、高企培育、技术合同登记等方面提供持续性的支持服务。

  对于华转粤东分中心即将入驻汕头科学城,其负责人陈芳民有更高的期待。过去,华转粤东分中心往往是将外部的创新资源带回汕头,而未来将更加聚焦本地创新资源,加强对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和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三大科研平台的技术对接,为当地企业链接更优资源。

  此外,笔者获悉,新的一年,华转粤东分中心还将积极打造粤东技术交易市场,并在汕头科学城积极推广有组织科研智能服务平台,为科学城内入驻的科研团队精准匹配企业技术需求。

  让生成式AI“拥抱”制造业

  “当前,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陈芳民告诉笔者,“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搭建起汕头本地新兴项目孵化、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生态环境。”

  谈起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成功案例,陈芳民如数家珍。就在日前,华转粤东分中心联合汕头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通过前期实地调研汕头纺织服装企业技术需求,并依托华转总部丰富的专家资源,成功邀请多位行业技术专家莅汕举办汕头市“纺织服装产业”专场技术对接会。

  在这场对接会上,针对汕头市纺织服装产业规模超千亿元和设计人才紧缺的问题,惠州学院旭日广东服装学院带来《生成式AI在纺织服装产业的应用研究和落地》主题分享,详细介绍了惠州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Chimer AI团队联合开发的纺织服装生成式AI设计项目“ChimerAI”。

  会后,华转粤东分中心团队陪同相关企业家、投资人实地考察“ChimerAI”项目,并参与项目投资评审会,最终促成项目完成200万元融资。目前,该项目已在汕头高新区落地注册“极光雷鸣人工智能科技(汕头)有限公司”。据悉,“ChimerAI”项目将于3月30日上午在第三届中国·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分论坛进行路演。

  为何该项目值得一提?陈芳民告诉笔者,生成式AI的赋能,短期内可以帮助汕头纺织服装行业替代掉低端设计师,实现降本增效;但从长期来看,这一项目将走向2.0、3.0版本,通过AI赋能重塑未来纺织服装产业供应链与采购新生态。

  实际上,在中国制造业从“量”到“质”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中,传统制造业仍面临着技术产品创新历时久、工厂整体设备效能激活不畅、供应链效率及弹性低,以及缺乏创造新的收入来源等集中性挑战,而生成式AI技术的应用正重塑制造业、助力制造企业打造出海新格局。

  因此,此次在汕头高新区落地的“ChimerAI”项目,与其说是一个成果,不如说是一个方向。在汕头高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自主创新、供应链安全及AI重塑应用或将成为产业发展新趋势,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新的机遇。

  技改降低生产能耗加快转型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而体现在产业维度,要匹配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加快转型升级是重中之重。其中,企业技术改造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据悉,汕头高新区奥星光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下称“奥星公司”)自创立以来,始终立足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方向,2023年光缆生产能力实现1120万芯公里/年,持续稳定占有广东光缆市场的最大份额,是广东省最大的光缆供应商。

  笔者从汕头高新区获悉,去年以来,奥星公司发力企业技术改造,积极开展设备提速增效升级改造项目,通过新设备更替老旧设备,采购最新技术水平设备逐步更替旧设备,完成了6条生产线的更新换代。

  比如,在升级护套线、套塑线装备后,奥星公司新二套生产线速度从每分钟600米突破到每分钟800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大幅降低生产能耗。新护套生产线则实现每分钟130米和每分钟150米的小五单元光缆生产速度,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又如,在升级护套挤出机过程中,奥星公司用节能烘干料斗替换目前的普通烘干料斗。据悉,双层料斗减少了空间热辐射,节省了烘干加热功率达15%,减轻对周边作业环境产生的热岛效应。同时,采用永磁电机和变频矢量技术,降低了生产线电机功率配置,在输出扭矩保持不变的同等工况条件下,实现30%的能耗减少。

  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这是汕头高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经之路,也意味着汕头高新区将肩负更多的区域发展责任。

  工业互联网支撑企业上云

  工业互联网一头连着传统制造业,一头连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架起工业互联网这座桥梁,关系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位于汕头高新区的“汕头—华为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是汕头高新区重点建设产业项目之一,是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领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创新驱动展示交流和公共服务平台。

  该中心充分借助华为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内的深厚能力,通过持续的商业模式探索和解决方案技术创新,为粤东地区企业带来更好更优质且可持续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助力企业实现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推动本地区科技创新产业生产聚集。

  “我们与企业进行合作,是朝着数字化的方向来开展,构建数字化交流,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创新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创新中心与企业的合作主要有两方面:在硬件方面,提供设备检测、故障维修、维保服务;在软件方面,则是针对整体的数据集成以及整理反馈等进行服务。

  举例而言,该创新中心曾经服务过一家新材料公司,通过将各类材料的设计、生产流程中的数据上传平台,在平台上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帮助制造设备更有效地运行,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生产材料和人工成本的大量节省、生产效率的大大提高,正是运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给工业制造业带来的最直观、普遍的积极变化。”创新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近两年来,通过政企双方的合作,该创新中心充分借助华为在各自领域内的深厚能力,通过持续的商业模式探索和解决方案技术创新,给本土企业带来了优质可持续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已服务多家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对接近百家工业制造业企业的项目需求,支撑超过近两百家企业上云,涵盖研发、运营、生产、销售全价值链流程,利用华为云ROMA技术实现了平台间的业务集成。

  未来,工业互联网带来的“乘数效应”,还将继续在汕头高新区加速释放。

  ■相关

  汕头高新区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招贤纳士”有优势诚意足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牢牢把握人才这一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推动人才“第一资源”真正转化为驱动发展的澎湃动力。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汕头高新区持续释放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强烈信号,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创新创业氛围吸引科研人才

  在今年的广东两会上,墨格微流公司创始人董正亚以省人大代表、青年科学家的身份接受专题采访,在被问及为何选择落户汕头时,他欣然表示:“突破性科研技术往往意味着周期长、投入多、风险高、难度大,说是‘十年磨一剑’毫不夸张。在汕头,产品研发周期里我能得到科创平台很不错的支撑保障,也能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开展技术研发和产品转化上。”

  置身于汕头高新区乃至全市营造的创新创业、引才育才浓厚氛围,董正亚认为汕头科创产业在“招贤纳士”方面既有优势又充满诚意。亲历汕头科学城全面启动规划建设的董正亚,满怀热情与信心志愿成为汕头科学城的建设者之一。

  作为在汕头高新区“土生土长”的科技型企业,墨格微流公司所研发的化妆品功效分子纳米包载体、体外诊断微球、半导体纳米材料等新材料即将实现产业化,打破了国内纳米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该企业也凭借技术创新优势,成为行业领域里的重要力量。这亮眼成绩的背后,正是高素质人才集聚所产生的良性效应。

  去年,研究生李志鹏毕业后进入墨格微流公司任精细化工与生产部副部长,他表示,无论是基础设施、科研工作氛围,还是高新区对人才引进政策的补贴,种种利好都吸引着他。“我本科硕士都是读化工的,汕头化工有比较好的基础,尤其这边在建设科学城,汕大、广以都在这里,有很好的科研氛围。高新区对硕士博士,包括有各类职称的人才提供政策支持也吸引我过来。”李志鹏说。

  在墨格微流公司发展过程中,多次获得了高新区的研发补助。不久前,该企业再次启动招聘,高新区一系列人才政策也再次给予其强力支持。“墨格微流公司的发展很快,去年有两个月招了十几人,很大一部分是汕头本地人,他们本来在长三角、珠三角工作。墨格微流公司的人数已经从最初的1人发展到如今近40人。”董正亚表示,汕头当前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和人才政策吸引着科研人员回来就业、创业。

  真金白银稳定支持人才培养

  抢人才,留人才,汕头高新区是认真的!2023年,根据汕头市《关于加快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汕头高新区结合实际,以原人才措施为基础,优化配强扶持政策,推出人才措施2.0版。

  据悉,该人才措施放宽区域人才限制、降低社保年限门槛和提供生活、创业补助等。在解决引进人才的基础上,更着重人才的培育与使用,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团队,真金白银力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人才政策再升级,给高新区不少企业注入了发展“新动力”。“新的人才政策,使我们企业更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新的技术、新的思维、新的市场机会。”广东众能光伏设备发电有限公司行政经理陈丽榕表示,该公司长期与高校保持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此次人才政策针对企业高校合作有奖补条款,接下来要认真研究政策款项,用足用好人才政策,把政策支持转化为技术提升,持续发力企业科技创新发展。

  “高新区新出台的人才集聚措施,相较于上一版政策更加全面,涵盖了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和提升人才技能等更多内容。”奥星公司人力主管李烁表示,新的人才政策加大了对专业技术职称晋升的奖励力度,而公司也鼓励员工积极提升自身专业技术水平,人才政策与公司内部人才培养导向十分契合。

  近年来,汕头高新区陆续推出“科技创新25条”“金融科技贷11条”“人才新政13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解决园区企业在高新技术、人才、项目、资金等方面的难点堵点,为高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带来更多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

  爱才惜才留才,此前还印发实施了《汕头高新区优秀企业家评选办法》《汕头高新区优秀科研创新团队评选办法》《汕头高新区优秀青年创新人才评选办法》等3个评选办法,每年将开展优秀企业家、科研创新团队和青年创新人才的评选工作,获评后将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并颁发牌匾。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